人大硕士雷洋涉嫖被抓身亡事件舆情分析

首页    舆情报告    人大硕士雷洋涉嫖被抓身亡事件舆情分析

一、舆情描述

5月7日晚,中国人民大学2009级硕士雷洋的离奇死亡引发舆论关注。5月9日21时24分, 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官方微博@平安昌平通报称,雷洋"因涉嫌嫖娼"被警车带往派出所的途中"突然身体不适"身亡。随后,死者生前好友、知乎专栏山羊月的文章《愿以十万赞,换回一公道》在微信朋友圈刷屏,由此引爆舆论场。其中,“雷洋真正的死因”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。

截至5月10日12时,知乎、中国青年网刊发的《愿以十万赞,换回一公道》、《人大硕士涉嫖被抓途中死 家属质疑警方说法》、《人大硕士“涉嫖”被控制后身亡 送医时戴手铐》等文章,以及新浪新闻、新浪微博平台的大量评论已被删除或屏蔽。目前,由于案件的诸多疑点未得到解答,且各大平台明显的删帖迹象强化了网民心中的疑惑,整体舆情热度趋于上升态势。

1. 信息量统计

据统计,5月9日至5月10日12时,与“雷洋事件  ”相关信息共计6263条。其中微博5297条,论坛579条,新闻185条,微信163条,新闻APP23条,博客6条。截至5月10日12时,来自新浪新闻、腾讯新闻以及新浪微博的网民评论互动高达4.4万人次。

2. 舆情走势分析

根据舆情走势分析,微博舆论场成为影响整体舆情走势的主要因素。其中,9日23时和10日10时成为舆情爆发的两个高峰期,主要源于“昌平警方的情况通报”、“谁来为人大硕士雷洋的非正常死亡负责”、“硕士‘涉嫖’被控制后身亡 当天是其结婚纪念日”等热点微博话题的集中传播所致。

二、网民评论

截至目前,“雷洋事件”的网民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:一是认为案件存在诸多疑点;二是认为“嫖娼罪名”难以服众;三是呼吁政府公开、彻底地调查此事;四是吐槽公安机关是暴力机关;五是对删帖现象表示气愤。

观点一:认为雷洋之死存在诸多疑点

啊我的谍谍男神:人是9点多出的门,10:09分医院确定死亡也就是说中间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发生了出门,嫖娼,被抓,拘捕,招供,跳车,猝死,家属看到遗体的时候,遍体鳞伤,警察你TM日了狗了吗?,说出来给谁信,当我们都是傻子吗?评论被删几百次,但是我们都不会放弃!

伊丫吢:为什么删除死者的手机行程记录?为嘛死者伤痕累累?为什么删除死者的朋友圈?为什么不公布死亡证明?

逍遥:执法时整过足疗店及路途都没有监控的吗?送医院这个时间点医院也没有监控啊!是不是装了监控却碰巧“坏”了呢?不是晚上9时许才出门吗?几时从住处出来这些可以调取监控的吧!

观点二:认为“嫖娼罪名”难以服众

对酒当歌:弄个嫖娼的罪名,就是让家属感到不好意思而不去过多纠缠,从而达到尽快解决问题的目的。

王小小思思:在我们关注的时候,无需强调雷洋的高学历以及他对社会的贡献,也无需否认他在去机场的路上先去嫖娼的合理性。因为,不管是文盲还是博士,不管他/她是去嫖娼还是去赌博,都不该死在被抓捕的路上。

JK1 :他是去接机、办正事,不可能中途用几分钟再嫖娼吧?正常人都不会那么做,再加上结婚纪念日,也许他正好路过那里,被办案民警误以为嫖娼人员,抓捕的话他肯定反抗了,因为他没有,加上着急接机,肯定要争执,遭到暴打致死,太有可能了。

观点三:呼吁公开、彻底地调查此事

花果山的小胖猴子:不是所有网民都会被一段官话糊弄过去的,我们会持续关注这件事情。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很小,但是一群人的力量你千万不要小看。人大学生被冤嫖娼还离奇死亡,不管是出于校方声誉还是同学情谊,这里边总有能把事情查清楚的人。我对这个社会失望,但是我从没怀疑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。

kwkmko:越公开透明,越没有纷争,民众有怀疑,该公布照片公布照片,该公布视频公布视频,手机信息到底如何,这些都是简单有效的证据。不管不顾,说什么就是什么,只会让大家认为你真的有鬼!

天涯社区:如今到处都是摄像头,面对公众的质疑,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公布完整视频。毕竟是人命案,不管他是不是硕士,只要是个人,就不能这么稀里糊涂地死。

观点四:吐槽公安机关是暴力机关

礼尚往来:其实我很早就知道,昌平警察就是黑社会的帮凶,北京市就昌平区最乱,黑社会最多,那些供暖靠偷油偷燃气,开发票过日子的都盘居在昌平区,为啥他们都住在昌平,就因为有昌平警察拿了他们的保护费,住在昌平安全。

欢喜的谢谢侬:警察打他是不行,不过反抗暴力机关警方有权力采取强制措施,想想美帝的做法吧。真当公安局是服务单位呢?法律赋予的权力!可以依法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。

观点五:对删帖现象表示气愤

西伯利亚草原大白鼠:关键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真相了,而是有某些部门疯狂删帖删评论所引起的公愤。

淡衣凰竹521:呵呵,你知道事发到现在多少帖子被删掉?没有问题的话至于这么遮掩?

是最好的轩轩啊:新浪和知乎上所有关于雷洋的消息的都被删了,我认为此事必有蹊跷。


注:以上分析数据来自海纳舆情监测系统。

2016年5月13日 00:58
浏览量:0
收藏